.刘彦本以为吃饭过后会有人来催促出兵,可是事情没有如他所料的那样发生,羯军只是来了五千前锋,这五千人还是骑兵,他们在等待后续的部队到来,一旦步军来到广宗城(冀州)下,那么战争就会拉开序幕?

难以置信的,划给刘彦的这些人竟是没有任何建制,也就是说他们之中没有军官。他哭笑不得地抓紧时间整顿,将认识字的人挑出来充当文史,选择长得强壮的人作为军官。

由于不知道乞活军的军队建制到底是怎么划分,他在拓跋秀的建议下决定使用武帝(刘彻)时期的编制,淘汰病患老弱后分别划为五人为伍、十人为什、五十人为队、两百五十人为屯、一千人为曲。这一整顿之下,三千四百二十六人中符合要求(指看上去有战斗力)的竟是只有千余人!

那些没有被选上的人惊慌了,他们担忧自己会遭到抛弃,后来刘彦为了稳定人心借鉴历来的惯例,宣布没有被挑选上的人将作为“准战兵”的辅兵,专门照顾“准战兵”的日常生活。他很明白的告诉那些人,待遇必然会有所下降,不过并不需要他们上战场。

听到没有被抛弃首先松了口气,那意味着还会有饭吃,至于不用上战场,他们开心还来不及,怎么会反对呢?

华夏以来,几乎每次战争都是几十万在打,这几十万其实并不完全是军队,其中的战兵是指正规军,数量大约是整体兵力的八分之一左右,其余都是负责运送粮秣的民玞,有些则是民间自行组织起来打算跟着军队在后面捡便宜的武装。

战兵,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负责作战的士兵,也是历史上最早的职业军人。秦时的“蓝田大营”,西汉时的“羽林军”“虎贲军”,三国时期的魏“虎豹骑”,这些就是代表。

“战士”这个称呼出现于春秋时期,专门用来代表当时的武士。后来每年战争的次数越来越多,频繁的战争使得战兵也就是武士大量战死,没有经过训练的农夫不得不走上战场,战争因为农夫也参加了,作战的规模理所当然越来越大。

农夫没有经过长久的训练,他们的战斗技巧低下和作战不坚决只能依借阵型来弥补和约束,战阵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刘彦懂得一些基本的战阵,现在却是没有时间让他来玩“布阵”这个高难度的艺术。

整顿完毕后,一个下午刘彦几乎什么都没干就是让新编的千人队学习怎么排队,他也不奢望一个下午练出什么阵型,只是初步让这些人有一点军人该有的样子。比如说,学会什么叫“队”,什么是“列”。

战鼓声依然在奏响,却是没有听见厮杀声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汉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西祠小说只为原作者荣誉与忠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荣誉与忠诚并收藏汉血最新章节汉血 第六十三章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