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1933年的欧洲,表面上看起来还是一团和气,但是随着德皇威廉二世的立场越来越强势,欧洲大陆暗流涌动,英、法、俄等国,面对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咄咄逼人的态势,纷纷把1922年签订的《限制海军军备力量条约》(又称《华盛顿条约》)和1925年签订的《限制陆军军备力量条约》(又称《上海条约》)丢在脑后,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各国都展开了新一轮的装备竞赛,各种新式武器如雨后春笋一般被发明、制造出来。

1933年2月下旬,大明帝国工业考察团访问了英国,参观了大量的英国造船厂、车辆制造厂和其他工业企业;

1933年3月上旬,大明帝国工业考察团访问了法国,参观了法国的标致集团、雪铁龙集团、雷诺集团等大型的车辆生产企业,还去到法国西南部,参观了闻名于世的波尔图葡萄酒产区。朱子明还在著名的奥比安酒庄,买了一瓶1900年的顶级白葡萄酒。

1933年3月27日,大明帝国工业考察团来到了这次欧洲之行的第三站―德国

就在这个以严谨闻名于世的国度里,朱子明认识了一位给他的一生带来深远影响的人,这个人也是朱子明一生中唯一的一位外国好友,他就是后世被称为德国“装甲兵之父”的,时任摩托化部队总监部参谋长的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中校。两大帝国各自的装甲力量的实际缔造者,在这里相逢,碰撞,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在德国的半个月时间里,朱子明不仅仅参观了德国的克虏伯、亨舍尔、戴姆勒奔驰等坦克装甲车设计、生产厂家,更是好几次同担任陪同军官的古德里安中校秉烛长谈,他深深的赞同古德里安的装甲突击理论,更是被“闪电战”的魅力深深打动。这位大明帝国装甲兵之父和德国装甲兵之父的第一次见面,两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45岁的德国中校和24岁的明帝国上尉,从此成了忘年之交。而他们那些有异于常人的坦克装甲部队使用理论,在经过半个月的交流、探讨,不仅丰富了各自对坦克的使用心的,更是在两个人心中隐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坦克装甲部队使用理论。对于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中校而言,从这一刻起,他的“闪电战”理论才算是正式成熟,化茧成蝶!而对于朱子明上尉来说,他的钢甲洪流战术也开始形成!

随后,5月3日,朱子明离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来到此次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当时在经过同德意志帝国在卡马河谷秘密基地的密切合作,其坦克理论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当时,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二世和内阁首相斯托雷平在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铁之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西祠小说只为原作者稽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稽夫并收藏铁之魂最新章节第五十二章 美国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