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潋滟着粼粼水光,宽阔的盐池之畔,张辽带着荀彧、郭嘉以及河东郡丞王邑、毌丘兴等人在查看盐池。

不同于董卓和王允当政之时,那时候张辽对掌控盐池颇有顾忌,此时李傕、郭汜当政,他却不在乎了,掌控了盐池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盐池运作起来,而且要运作的更好,成为自己的重要赋税来源。

整条盐池东西长五十一里,南北宽六里,池南横着中条山,形如卧弓,山顶有桃花洞,水流入盐池,作为盐池的水源,否则每日蒸发,迟早干涸。

盐池极为宽阔,但盐池四周开辟出来的盐田却更宽阔,一望过去处处雪白,只是盐田的分布却大大小小杂乱不一,这是各个世家各自划分、各自晒盐的结果。

张辽当初刚担任河东太守之时,就了解过盐池产盐之法,盐池四面垦地为畦,引水沃之,水耗盐成。每年二月垦畦,四月引水,夏季晒盐,八月而止,也要看天时。

不过此行除了几个属吏,还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盐工随同,给他讲解盐池的情况,他对制盐之法了解的更细了。

如今的河东盐池,制盐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方法是最古老的捞采法,直接让盐工下到盐池里捞采,因为盐池之水天长日久蒸发,水底积累了大片的结晶石盐,只要捞采上来便可食用,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只适宜在浅水区进行,盐池浮力大,在深水区人无法下潜,常要坠着石头,捞采很难,也颇是危险。

第二种方法是煎煮法,是将盐池之水蒸发到一定程度,成为卤水,再将卤水倒入锅里生火煎煮,水干得盐。

不过这两种方法,规模和产量都太小,而且河东盐池之水带有苦味,这两种方法制出的盐质量差,都带有苦味,所以河东盐在商周春秋之时又被称为苦盐。苦盐一般都是卖给贫民百姓或是异族。

张辽在一处盐工捞采处停下,尝了尝他采出的盐,皱起眉头,直接捞采出来的盐确实很苦涩,与后世的盐味道差的太多。

除了这两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就是恳畦浇晒法了,在盐池四周筑盐田,修盐畦,也就类似于数尺深的浅池,而后挖掘一条水沟,将盐池之水引入盐畦,经风吹日晒,水蒸而盐出。

这时,荀彧在一旁道:“主公,先秦之时,以恳畦浇晒之法晒出来的盐同样是苦的,后来盐工慢慢总结出一些经验,采用了分畦浇晒,分离出盐水中的芒硝,盐质才好了些。

“芒硝?”张辽的化学水平实在一般,不懂得什么是芒硝。

荀彧走到一处盐畦边上,弯腰捻起几颗粗大的白色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汉末召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西祠小说只为原作者秋风知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秋风知了并收藏汉末召虎最新章节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