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拜师仪式完毕,诸葛珪便热情招待各人就席,确保宾客尽欢,来者尽兴。这一场酒宴直吃喝到日落西山,众人方不胜酒力,左右醉晃,各自归家。

自此,诸葛亮每天便跑去蔡邕所住的院内里,跟着蔡邕学习书法,初步启蒙书籍。因为有经验,诸葛亮学起来,并不感觉到吃力,而教这些基本功,对于蔡邕来说,更是易如反掌,轻轻松松便能应付。

不久,蔡邕发现诸葛亮的学习进步如有神速,便悄悄地加大了教学难度,但结果却出乎意料,诸葛亮始终能快速掌握,并学以致用。不得已,蔡邕可以开始教授诸葛亮更多的东西,甚至涉及到一些史经儒书,等等不一。

蔡邕觉得自己的知识就像一条泻洪的大河,流水般地飞快进入诸葛亮的大脑。也不知为何,小小年纪的诸葛亮竟在求学一道,展现出惊人的领悟力。

随着蔡邕加大所传授的知识难度,不再是简单地教诸葛亮识字,练字,而是林林总总,各有涉猎,仿佛花花世界,引人入胜。

于是,整个诸葛府的人开始对这一老一小习以为常的教学课程感兴趣了。

府上的看家护院每天训练完毕,都会站在院子外头,也不管听不听得懂,静静地聆听,保持安静,不敢打扰院子内正在教学互动的师生俩。

院内的家奴婢女做完手头上的粗活后,也会悄悄倚立在走道栏杆,弥补下因命运不公而自身无法体验到的学习感觉。哪怕如听天书,也暗自陶醉,羡慕不已。

“人之初,性本善。”蔡邕拿着一本《孟子告子上》,幅度几不可见地摇头,轻轻地领读,指导诸葛亮背诵。

“性相近,习相远。”早已滚瓜烂熟的诸葛亮脱口而出接上,说实话,虽然蔡邕已经加强了教学难度,但这些对诸葛亮曾经的治学造诣来说,还是太简单了些。

待《孟子》教完,蔡邕又开始对诸葛亮进行时问。

“君子之为人,何处于天下?”蔡邕觉得小孩子还是要从根本上教好,尤其是礼教要跟上,于是蔡邕挑了《礼记大学》来考问诸葛亮。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诸葛亮曾穷其一生,都在追求这一个人生目标,因此蔡邕发问这个,诸葛亮有感于心,发自肺腑。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三国之诸葛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西祠小说只为原作者伊带天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伊带天娇并收藏三国之诸葛天下最新章节完本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