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1861年农奴制改革背景

第一,俄国农奴制是怎样的?其对工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19世纪中叶,俄国的农奴被迫在领主的庄园内无偿劳动,还要承担很重的赋税。农奴的反抗越来越多,据统计,1826—1834年为148起,1845—1854年激增至348起。在农奴制度下,俄国既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不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这一切使得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西欧国家。1860年,俄国生铁产量只有英国的八分之一,铁路长度仅是英国的十分之一。

第二,新思潮是怎样形成的?对俄国有什么影响?

19世纪初,俄国参加了对拿破仑的战争。一些青年军官到了西欧国家,感受到了西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俄国还保留农奴制和封建专制不满。1825年12月(俄历),他们发动起义,试图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和农奴制,但遭到了镇压,史称“十二月党人起义”。

这次失败的起义反映了俄国社会上层对俄国社会制度的不满和改革俄国政治的要求。而在社会的下层,俄国的农奴制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19世纪四五十年代,俄国进步知识分子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创办杂志,鼓吹农民解放,公开批评旧制度。

第三,克里米亚战争有什么影响?

为了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的势力,1853年,俄国入侵奥斯曼帝国。不久,英、法同奥斯曼帝国签订盟约,派兵参战。战争主要局限于克里米亚半岛,史称“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军很快进抵俄海军重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死守要塞,但装备匮乏陈旧,交通运输落后原始,指挥系统腐败无能,再加上出身农奴的士兵素质差,俄军战败。

1856年,双方签订和约。俄国撤回在黑海的舰队,交出多瑙河沿岸的战略要地。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促使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杀。亚历山大二世继位后,不得不走上了一条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

2.1861年农奴制改革内容

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宣布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土地,地主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分给了农民。

农民获得土地时,要支付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的赎金,不足部分由政府代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还本付息。同时还规定,每个男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袁腾飞讲历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西祠小说只为原作者袁腾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袁腾飞并收藏袁腾飞讲历史最新章节相信自己,你就能行(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