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南逃

在大周帝国失去对辽东边墙以外区域的控制以后 辽海城成为了大周最北端的城市 辽海城再向北三十五里便是大周帝国的边陲军堡——镇夷堡。

大周隆嘉三十一年秋 辽东总督刘宗成举辽东之财力物力 兴大军六万 (其中包括辽东四大世家的两万余名私兵。)北伐曼殊 以图一战定北疆 当然也为了自己能够名垂青史 封疆入阁。以及其他的政治因素。

可惜事与愿违 大周北伐军三路出击 三路皆败。六万大军仅有一万余名残兵败将或者回来。

辽东军的元气大伤 北伐的失败给辽东地区的军民蒙上了一层阴影。

被曼殊人吓破胆的辽东边军不断向南溃逃 刘宗成亲自坐镇辽海城也无济于事。直到辽东巡抚赵明诚率一万府兵连夜赶到辽海城才勉强稳定住局势。

“北伐新败 辽东边军精锐尽没。靠两三万边军的残兵败将 两万不到缺乏训练的府兵 定难稳定辽东的局势。”赵明诚对辽东的局势并不乐观 “我等应当奏请皇上 从别处增调些兵马来 才是万全之策。”

“不可。”刘宗成反对赵明诚的建议 “目下我大周北有萌古扣边 东南有倭寇侵犯我海疆 大理沐家 闽东林家欲裂土封王。中原地区连年灾荒 民变丛生 哪里都是需用兵的时候 各路兵马 万不可轻动!”

“萌古诸部不过是冢中枯骨 成不了气候 东南倭寇 闽东林家 大理沐家不过是芥藓之疾 不足为虑!”赵明诚争辩道 “曼殊才是我大周的心腹大患 眼下 辽东一旦有失 曼殊铁骑便可挥师京师 京师有失 我大周之江山社稷危矣!我赵明诚负不起这个责任 你刘宗成更负不起这个责任!”

“危言耸听!”刘宗成拍案而起 “曼殊部族 茹毛饮血之野人耳 况且其部众不过百万 甲士不满十万 焉能够兵临我大周的京师城下!京师成有我大周二十万禁军驻守 焉能有失?”

“竖子不足与谋!”赵明诚拂袖而去 他原以为刘宗成能够以大局为重 没想到刘宗成这么执迷不悟 为了自己的仕途 竟然敢置辽东边疆的安危而不顾 “既然总督大人不肯上疏 本抚自个儿上疏去!”

“赵明诚!”刘宗成怒吼道 “北伐的奏疏是皇上批的 你我丢的起这个人 皇上可丢不起!”

正当两人吵的不可开交之际 一名亲兵进门报道:“定远侯长子秦舒元将军率铁骑两千北上。”

“快!给本督备马 本督要亲自出城迎接秦将军!”刘宗成转怒为喜。

按照大周现行的军制 大周兵卒主要有四种:边军 屯军 禁军 私军。

其中边军和屯军的数量最多 是大周的主力部队。

边军 顾名思义 指的是边疆地区的军队 战斗力要强于民兵性质的府军。屯军的主要职责则是保境安民 主要负责镇压民变以及剿灭土匪。屯军并不是职业军队 屯军在平常没有战事的时候还要种田。简单的说屯军就是一群职业是农民 业余是打仗的家伙。

禁军则是负责京畿地区守卫的军队 主要分为两部 分别守卫燕京(京师)和金陵(南京)。其中燕京禁军二十万 金陵禁军十万。

当然这都是直面上面的数据 大周帝国立国两百余载 武备废弛 禁军的实际人数远远达不到纸面上的标准。

最后就是私军这种特殊形式的军队。

所谓私军 便是国初在边疆地区封的五位公侯的军队。周明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军事实力 在边地地区封了五个当地影响力大的世家大族为公侯 以协助边军和府军戍守边疆。

这五个边疆地区的公侯不同于其他公侯 这五个公侯有权拥有军队 朝廷将这五个公侯称为边地五公侯。

边地五公侯风别是辽东地区的辽国公公孙垂 定远侯秦明 镇远侯方起 宁远侯李济康。以及云南地区正在造反裂土封王滇国公沐狄。

根据爵位的不同 能够拥有的私兵数量也有所区别。公爵拥兵的数量上限是一万五千 侯爵则是一万。

私军数量虽少 但却是大周帝国战斗力最为强悍的军队。不然大周帝国也不至于沐狄造反已经四年却迟迟无法平定。

秦舒元两千多骑兵的到来 对刘宗成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秦舒元将军没有打算在辽海城驻扎 而是继续北上。属下特来禀报总督大人。”小卒低头说道。

“这秦舒元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刘宗成的表情瞬间凝固。

“这等时节 私自率兵北去 总督大人 秦舒元必定心怀不轨。”宁远侯的嫡子李安在一旁煽风点火。

自从沐狄造反以来 朝廷对辽东四大世家也起了戒心。李安的这句话可谓是诛心。

“快马通知镇夷堡千户王温 没有本督的命令 任何人不得出边墙一步。”李安的一句话点醒了刘宗成 “集结兵马 随我……”

“糊涂!”赵明诚打断了刘宗成 “秦舒元麾下的两千铁骑皆是骁勇善战之士

◭喜欢看选帝侯写的回到古代当王侯_第二章:南逃吗?那就记住西祠$小说的域名fayuqi.com◭(请来西祠$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目下辽海城可堪一用的骑兵也不过三千余骑 若是秦舒元有投曼殊之心 我等未必拦得住。”

刘宗成冷静下来 问道:“如之奈何?”

赵明诚说道:“定远侯尚在金州 秦舒元若投敌 必会累及定远侯 本抚以为秦舒元此次北上另有隐情。”

“既不投敌 私自调兵北上 秦舒元意欲何为?”刘宗成问道。

“刘总督留镇辽海城 待本抚追上去问个究竟。”赵明诚说道。

“也好。”刘宗成点了点头 表示同意 “来人 划一千轻骑给赵大人。”

“哈哈哈。”赵明诚仰天笑道 “何须一千轻骑 两名亲随足矣!”

说罢 赵明诚带了两个亲随 骑马离开了辽海城 追赶秦舒元的队伍。

辽东边墙之外的草原上 秦瑜思绪万千。

他根据记忆梳理这个陌生时空的历史。

根据这个时空的史书记载 唐朝之前的那段历史同他所熟知的那段历史无二 但唐朝藩镇之乱的历史却和他所熟悉的历史迥然相异。

柴荣并不短命 没有天假以年的遗憾 柴荣活到了七十岁才驾崩。

柴荣在位期间三征南唐 北伐契丹 不仅收复幽云十六州 还开边辽东 巩固了帝国的北方边疆。

柴荣平定北方和南唐后 南方其它的割据势力传檄而定 周太祖柴荣自此终结了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的乱世 开创了大一统的大周王朝。

不过 秦瑜所生活的大周朝并不是柴荣所创立的那个大周朝。

柴荣的大周在经过近三百年的统治后分崩离析 华夏大地再一次陷入分裂。淮河流域以北被塞北崛起的萌古人所占据并建立了所谓的大元。淮河以南地区则是四分五裂 被各种不同的割据势力所控制。

乱世出枭雄 起兵于亳州一支义军从众多的农民军队伍脱颖而出。

这支义军的首领柴靖打出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的旗号。自称是前周宗室吴王之孙 占据江南 以江南为基地统一了南方地区 旋即北伐收付北方地区 驱逐了萌古人。

华夏大地在经历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分裂后再度统一。

柴靖也就是周明帝所建立的大周虽然和柴荣的大周朝一个国号 但是二者在制度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军事制度 柴靖并没有完全沿袭前朝 甚至废除了已经存在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 而是立内阁以取代丞相。

如今 大周朝已经历经十八个皇帝 走过近三百年的岁月。

“百户大人 天亮了 我们是不是停下来歇息还是继续赶路?”张世文将秦瑜从思绪中拉了回现实。

“张一非 我们距离边墙还有多远。”秦瑜回过神来 问一旁的张一非。

张一非世代居住在边墙外 对这里的情况远比秦明了解。多亏张一非带路 他们才走到了这里。

“回百户大人 此去边墙不过二十来里。”张一非回答道。

“既然只有二十来里 今日不休息也罢 抓紧时间赶路。”秦瑜抬眼望向东方 只见东方已是一片鱼肚白。

这时候不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所有人的心顿时凉了 他们很清楚在这个时候马蹄声意味着什么:北伐曼殊之役惨败后 大周的势力被完全驱逐出辽东边墙以外的地区 在辽东边墙之外活动的只有曼殊人的军队。

“曼殊铁骑!”

人群中 有人惊慌失措地指着北边喊道。只见北方黑压压一片 上百名曼殊骑兵出现在地平线上。

秦瑜这边的人早已被曼殊骑兵的出现吓得魂飞魄散 有两三个胆小的士卒正要纵马南逃。

“跑吧 继续跑吧。”秦瑜冷笑道 “曼殊人的骑术远胜过你们 这里到边疆还有二十来里地 你们跑的过曼殊人吗?”

骚乱队伍这才冷静下来。所有人齐刷刷地看向秦瑜 等着他拿主意。

秦瑜的队伍有三十多人 这些人都是经历过恶战的精锐。虽说他们有马有武器 但面对一百多名曼殊骑兵他们在人数上出于绝对劣势 正面硬战绝无胜算。

冒险和曼殊骑兵死战绝对是思路一条 而且秦瑜也很明白这些人现在根本没有和曼殊骑兵决一死战的勇气。

“下马。”秦瑜表现的十分冷静 虽说他心里和这些士卒一样恐惧 但他不能够将这种恐惧的情绪表露出来。他现在是这支队伍的主心骨 一旦他乱了 整支队伍也就散了。

“下马?”所有人都对秦瑜的命令感到不解。

“听不懂人话吗?下马应敌!”秦瑜沉声音喝道。

三十几名士卒这才下马。

所有人都下马之后 秦瑜把张世武叫到跟前:“张世武 你骑术好 我的马快 你骑上我的马回去叫援兵。”

“百户大人 这不妥 还是您回去叫援兵吧。小的留下为您争取些时间。”张世武说道。

“到底是你是百户还是我是百户?!”

“您是!”

“那就服从命令!”

“是。”

张世武只得上马绝尘南去。

秦瑜何尝又不想走 只是他很清楚 只要他一走这些散兵游勇就会作鸟兽散。根本拖延不了骑术精湛的曼殊骑兵。

“投降吧 你们这些残兵败将根本不是我曼殊勇士的对手。念你有些血性 回头我给你求个一官半职 为我曼殊族效力 少不了你的荣华富贵。”

完颜聪见曼殊骑兵来了 心中大喜。

秦瑜目漏凶光 上去给了完颜聪两个大耳刮子:“你若是再聒噪 我保证你老爹看到的 一定是你冰凉的尸骨。”

吃了两个大耳刮子 完颜聪很快安静下来。秦明冷冽的眼神使完颜聪相信 他绝不是在开玩笑。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回到古代当王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西祠小说只为原作者选帝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选帝侯并收藏回到古代当王侯最新章节第三十六章: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