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人,有一种伟大的自处生活和一种伟大的对人态度,我要使人以我而骄傲,不使人以我而羞耻,我在别人的心目里要成为一个永不能忘的有光彩的人。”“我不自安于平庸的‘好’,我要使人佩服,使人受感动。我‘要……深深的影响别人’!我所做的每一个动作、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问问是否可合这个标准。”“假如有虚荣心的话,这该是我最大的虚荣了,但我自信它是无害于我,也是无害于人的。”①1957年6月10日,李敖在日记中有述志诗一首:

二十二年悲欢事,

如今慷慨付浮云。

把握目前休回首,

❚本书作者陈才生提醒您《李敖这个人(全文)》最新章节在西▹祠小说全网首发无弹窗免费阅读fayuqi.com❚(请来西▹祠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埋头一意做新人。

在大学阶段,李敖的性格和思想已基本上趋于定格。在李敖的全部日记和札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生活学习,从始至终都是以做一个伟大人物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的,他在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和传奇人物身上寻找着人生的答案,“不论是东海圣人的,还是西海圣人的,我都一网兜收,从摸索和试验中,求得安身立命。”②应该说,在大学时代的后期,李敖的思想是清醒的,但他又无可奈何。他不满周围的环境,但只能怀着一种“暂与俗人偕”的心理,来提升自己。他在日记中不时地提醒自己,用大胸襟、大眼光去看问题,去除俗情,脱胎换骨,并认准方向,矢志不渝。这种理智而执着的追求使李敖不再作任何他想。著名的社会学家潘光旦教授在谈到青年的狂狷性格时曾经说:“大率狂的易流于放浪,而狷的易趋于胶执。放浪之极,或胶执之极,而‘无成就’,则‘暴气’而不能‘持志’的结果,势必转趋消沉,而消沉之至,竟有以自杀做最后的归宿的。”③也许正因为有了这种比较清醒的意识,他才没有受到更多的世俗的盅惑和传染,没有“暴气”、“消沉”以至“自杀”。

勿庸讳言,李敖是奇才,不世出的奇才,但与生俱来的才华,必须经过血泪人生的砥砺才可能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奇葩。可以说,没有学生时代刻苦自励的磨炼,就没有他在文坛上叱咤风云的明天。李敖在大学二年级写就的小诗《我将归来开放》,正是这种充满了自信和乐观的情感抒发: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李敖这个人(全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西祠小说只为原作者陈才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才生并收藏李敖这个人(全文)最新章节李敖大事年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