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大开荒魏晋南北朝的特点是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就跟春秋战国似的,诸侯割据战争和民族融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民族融合的高潮,因为越乱的时候越容易融合。第一点,六朝的时候,江南农业的迅速开发。六朝,指的是三国孙权建立的东吴,他定都于建业,后来东晋又定都在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南京),改名为建康。为了避免晋帝司马邺的讳,所以改名为建康。此后代替东晋的宋、齐、梁、陈,总称六朝,所以南京是六朝故都。唐诗里“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说的就是这个。六朝时期江南农业的发展从江东扩展到了整个长江流域。现在只听说有江西的,没有江东,其实当时江东就是江南,又叫江左。要站在长江上游往下游看,往入海口看,那就是东。要是站在长江入海口往上游看,那就是江左,是不同角度的同一个地方。长江的开发从吴越争霸时期就扩展到了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到了岭南,两广和闽江流域(福建)。第二点,三吴地区最发达。太湖、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是重要的产粮区。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基础。原来北方的经济水平比南方高很多,现在开始平衡,但重心还是在黄河流域。江南在这个时候开始发展,有下面这些原因。第一是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汉朝的时候北方人口占全国的81.2%,南方占18.8%,南方根本就没有人,开车上街随便70码。关中地区人口占据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二,就是五分之二的人口集中在陕西。南方生产条件比北方好,气候比北方好,但是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就因为没有人。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一次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再有一次是北宋末年“靖康之变”。比如现在为了躲避北方五胡十六国少数民族的战乱,束发右衽的汉族就衣冠南渡了,留在北方的全是披发左衽了。南方劳动力一多,加上北方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您别刀耕火种了,我教你怎么种地,发展自然迅速。第二是民族融合。南方少数民族原来也会种地,但他的方法太落后,咱们教他与汉族融合,这买卖就好干了。第三是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的措施。劝课农桑的课就是考察的意思。考察地方官的政绩,有三条标准:田野辟、户口增、赋役平。地开垦得要多,人口要增加,赋税的分量要让老百姓能够承受。当然今天不能用了,田野辟、户口增和退耕还林、计划生育对着干,早撤职了!古代因为是农耕经济,所以田野辟、户口增、赋役平可以实施。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南方就发展起来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西祠小说只为原作者袁腾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袁腾飞并收藏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最新章节10、明清文化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