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初秋,天气仍旧炎热。

张铭秋亲率七名卫兵,与丁夜和关连海二人,顺着运河前往镇江码头。

清末民初时期,铁路交通并不发达,基本都是走水路,很多水路航线都是外国公司经营的。

丁夜等人计划在镇江码头搭上前往武汉的英国客轮,然后从武汉坐火车去长沙,再辗转去湘西地区。

在出发之前,张铭秋就给许远良拍了电报,告知丁夜已经同意续任镇渠司司长一职。

许远良很快就回电了,夸赞张铭秋为了运河两岸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实,在许远良离开江都县之前,把丁夜的一千块大洋的银票,留给了张铭秋。

他告知张张铭秋,如果丁夜同意续任,那就给丁夜,如果不同意,这笔钱就留给张铭秋,做治理运河的经费。

丁夜既然同意了续任,那么张铭秋并没有私吞,将这笔钱给了丁夜。

张铭秋本以为丁夜会推脱,没想到丁夜非常干脆地接受了这笔钱,旋即引来了关连海的嘲笑。

关连海笑称,本以为丁夜是个视金钱为粪土之人,没想到也是一个贪恋钱财的俗人。

虽然丁夜的行为和关连海预期的不一样,但是关连海却称,丁夜的做法很真实,他喜欢。

对于关连海的这些言语,丁夜没说一句话,只是将银票稳妥地揣进了怀里。

经过十天的行程,丁夜等人终于抵达了长沙城。

此时的湖南督军为段总理的心腹傅良佐,积极备战防御西南各省的护法军。

宁为太平狗,不为乱世人,这一点不假。

长沙城内到处都是示威游行的喊声,以及警察抓人的哨声。

丁夜找到了当年游历湖南时期,在长沙结识的富商赵无眠,他乃是湘绣世家,曾是皇家的湘绣特供织造。

赵无眠今年四十出头,气质儒雅,穿着长袍马褂,顶着一个瓜皮帽,戴着一副黑色圆眼镜。

在宴请了一番丁夜等人后,还提供了三辆马车,还准备了一些干粮和水。

根据祖上流传下来的信息,丁夜将巫医世家的隐居场所,圈定在了辰沅道。

民国三年,北洋政府沿用清朝旧制,在省和县之间增设了道这个行政区划。

在民国六年时,辰沅道下辖湘西地区大庸、桑植、慈利等县。

大庸,又名张家界。相传明朝崇祯三年,永定卫大庸所指挥使张万聪的第6代孙张再弘被赐团官,且设衙署于大庸,这一带成为张氏世袭领地,因此被叫成了“张家界”。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镇渠世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西祠小说只为原作者冰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冰江并收藏镇渠世家最新章节第226章 斩蛇七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