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忆宸所书写的揭帖,被送至阁臣中排名最末的高穀面前,由他票拟后递交到皇帝手中,再继续以朱笔批出。

所谓“票拟”,简单粗暴点理解,也可以认为是在奏章上面贴张小纸条。

但是这张票拟小纸条,就跟沈忆宸写的揭帖小纸条完全不同了。揭帖只是把奏章叙述浓缩精简,并不能对奏章原本内容,做出任何主观的裁决跟批复。

而票拟某种意义上,就是代入皇帝的身份进行批答,然后交给皇帝看一遍走个过场。最后再换上支朱笔,把票拟内容誊抄一遍,发还给上表臣子。

所以文武百官看到的皇帝批复,绝大多数其实都是内阁大臣们代笔书写的,他们的意志想法与皇权融合在一起。

这就是为什么,内阁能取代丞相地位,侵占六部职权,成为大明权利中心的原因。

说到“票拟”权,就不得不提到“批红”权。

票拟程序最后一步由皇帝朱笔誊抄,就叫做“批红”,也可以称之为“批朱”。

司礼监掌印太监为何能权侵朝野,被称之为“内相”?

原因就在于这最后一步,本应该是皇帝自己亲批的,他把这个权利下放给了司礼监。

想想看大明王朝政策的执行跟发出,全部都掌控在司礼监掌印太监手中,能不位高权重吗?

虽然在律法上面,规定了太监批红必须遵循内阁票拟的内容,最多就是更改下其中错别字。但问题是真正达到了权倾朝野这个地步,谁还会遵守律法的规定,改了又如何?

王振能做到宦官干政,靠的就是欺上瞒下,假传或者歪曲篡改谕旨!

“票拟批红”制度,等同于内阁跟太监,把国家政策的制定权跟执行权给瓜分了。

皇帝要是励精图治、雄才大略,还能把控住政治的基本大方向,不至于被下面的人随意糊弄。

要是这个皇帝昏庸无能、不理朝政,那就真成为了一个人肉橡皮章,压根就不知道帝国政策是些什么,又如何执行的。

并且内阁还有一项非常牛逼的技能,那就是皇帝如果不按照票拟内容颁布旨意,或者说绕过内阁直接发布圣旨。

这种圣旨就被称之为“中旨”,他们有权利封还不执行!

后世都明白权利是至下而上的,一旦下面没人听没人办事,就算高居帝王,也不过是个孤家寡人。

同时这种状况也解释了,为何明朝文官集团会跟皇帝斗的不亦乐乎,本质就是在争夺对于国家的控制权,谁也不愿分享这至高权利。

阁臣高穀看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我成了大明勋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西祠小说只为原作者无限循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限循环并收藏我成了大明勋戚最新章节674 援军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