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战时制”呢?二次大战当中,前线是直接交火打仗,在后方打的是生产的战争,谁能在生产上胜利,谁就赢得战争的优势。物资的补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双方的战争能力。美国在参战后的很短时间内就生产出了相当于纳粹德国在整个战争期间制造的战机数量。罗斯福新政给当时的失业大军创造了无数再就业的机会,而其中的秘密就是政府大力投资。无论怎么说,罗斯福总统的魄力和胆识是不得不让人钦佩的。

飞机飞上了云层,风景不再,机翼下是一望无际一成不变的云海。不再有这样那样景色的变化,倒也可以安下心来休息了。飞机不小,但是乘客倒是出奇的老实,使得气氛变的十分沉闷。

我的座位并不靠窗户,所以眺望窗外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瞥一眼窗外的漫天白云,只能无端增加我的睡意,我当然没有辜负这天造的“良辰美景”,开始闭目养神。眼睛闭上不要紧,大脑开始活跃了。

在北京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同学说人在听音乐的时候把眼睛闭起来会听的更真切,恐怕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大脑活跃些什么呢?大脑开始琢磨白云底下的东西。我想象飞过落基山脉之后就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庄稼地了。在天上飞了这么多次,让我难以忘怀的大平原只有两个:第一个是在从温哥华飞多伦多飞越落基山脉后的那片平原;第二个是在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飞往荷兰阿姆斯特丹路上看到的匈牙利境内的田野。前者的风景真是让人终生难忘,那天天气很好,起飞不久就看到了白雪皑皑的落基山脉,当时还小的我只听到乘务员说下面的山是“Rockies”,以为看到了加拿大什么著名山峰,后来过了好几天才反应过来,原来就是落基山脉。飞过落基山脉之后就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庄稼地了,再精彩的辞藻比起当时眼前的景色来也要逊色不少。把全世界能形容乡间美景的词汇都拿出来吧,我看还是不足以表现出眼前景色的美。那时我眼里的景色,仿佛是只能看到,但不可触及的,此情此景,只应天上有。

关于加拿大纯净的印象,似乎也是从那一刻开始加深的。和后者的相遇,是发生在对欧洲的一片希冀之中的。如果说在加拿大看到的一切是唯美的,让人难以置信的,那么在匈牙利上空看到的东西是真实的,生活的。美是存在于生活中每个角落的,而在加拿大看到的平原却因为敢和完美“叫板”反而失去了那亲切的感觉,反而使得我和那图景产生了距离。对欧洲的期待是我自己心里也没有轮廓的,突然间有一片农田闯入了我的眼际。我本能般地想起了加拿大的那幅画面,不由得有些失望。呆呆地盯着下面的一切,金黄的阳光懒洋洋地撒了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17岁 我在美国当“政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西祠小说只为原作者丁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丁超并收藏17岁 我在美国当“政客”最新章节收拾那些即将远去的破碎片段……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