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美国”社团举办的暑期活动当中很大一部分,而且恐怕是核心部分,就是上课:听演讲和提问。可是在第一周,我们就大有把所有课程完成的势头,搞得我是“消化不良”,很是痛苦。痛苦的是,学的东西完全和想象是两样,十分的枯燥乏味。

不过到底还是熬了过来,不仅是课上的零星话题总能激起我的情绪,还有就是周围人的观点实在让我不说不行。最最重要的是,看着上课众生相,细心的体验,绝对可以观察出美国大众,至少是青年的政治取向和世界观。何以见得?已经是无数遍说这话了,周围的人都是政治上十分活跃的年轻人,而我们班上那种来上课就是为了回去拿学分的很少。在美国,一般高中不开设国际关系或者美国外交政策这样的课程,也就没有学分可给。因此,来学的人大部分是对外交和世界局势感兴趣的人。不过对问题的认识深浅,就是参差不齐了。但这除了个人水平之外,更大的区别是价值观所导致的。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东西又何以反应美国一个社会,或者他们所代表的观点呢?因为在美国政府和政治课上我就学过,一个人的政治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和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区域内的政治图谱也会较统一,不会出现极大的差别。说到家庭的影响,我可以坦白地说,我在南加利福尼亚的一年高中生活,确实在价值观上受到共和党或者保守派方面影响。这么算来,我也许应该算是个保守的左派吧?来自五角大楼的陆军三星将军没有想到,我们接触美国高端政治的第一个演讲者,是来自五角大楼的军官。

当我们还在为可以去五角大楼的假象所迷惑的时候,得知第一次演讲的两个人来自五角大楼(国防部),一个武官,一个文官。后来令我们迷惑的是,我们又被告知五角大楼去不了了,但是五角大楼的人过来,原因:安全问题。

在第一次参加演讲项目之前,我们每个人手上都拿了厚厚的一本材料:第一个演讲简报。材料中包括了关于来自五角大楼的两个人的详细背景材料。而这第一次的简报以及介绍过程中还包括了若干入门课程,比如如何提问题,如何在开场时候介绍到访者,如何在结束时感谢到访者,等等。一条被“青年美国”工作人员强调了千百遍的规则,就是不可以追问。当然,这里说的追问是我们不能在被回答之后重复提问题,即使演讲者没有正面回答提问人的问题。如果愿意追问前面提问人的问题,那么是被允许的。在第一次去听演讲的头天晚上,我基本没有翻看“青年美国”发下来的简报,对于两位到访者的背景我应该说是不够了解,而说到底,是我的兴趣不大。当然那个晚上我们还开了很多玩笑话,其中比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17岁 我在美国当“政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西祠小说只为原作者丁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丁超并收藏17岁 我在美国当“政客”最新章节收拾那些即将远去的破碎片段……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