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之上,一支悬挂原国旗号的船队正在破浪前行。

这一支船队约有五百来艘船只,其中体形最大的占了四十四艘,剩下的则是中小型船只。

大船的长度四十八米和宽度十二米,也就是长与宽一比四的比例。这是原国一再实验之下,得出最为合理的长宽比例。

事实上,一比四的造船比例在欧罗巴被研究出来之后,一直流行到十八世纪。

众多的中小型船只,它们的比例方面则是没有严格的讲究,一比五是最大,更多的是一比三左右,以至于在弧度之下看上去有些圆滚滚的模样。它们也是原国在设计海航用船上,不同时期的产物。

原国的大船,以现代吨位计算,约是一千六百的吨位,船舱内不算压船底的舱室,甲板之下有两层,它最多能够搭载八百人,只不过平时不会极限搭载成员就是了。

其余的中型船只从搭载三百人到四百人不等,小型船只最多搭载九十人。

至于那些用于来往各条船只或是登陆用的舟,平时它们或是在甲板,也能被悬挂在大船左右两侧,并不会用在海上赶路。

这一支船队从靠近大河下支流的位置出海,航行了近一个月才靠近“琅琊”的沿海。

他们在航行期间,经过一个有着大量岛屿的海峡,还碰上了陈国的捕鱼船队。

而之所以不称呼舰队,唯一原因就是他们还没有历经过实战。

事实上也是那样,且不管船只的类型是什么,装备到底有多么精良,哪怕一场再小的战斗没有参加过,好意思说自己是舰队吗?

“在‘成山’与岸上联系,告知我军正在‘琅琊’与敌军激战?”范蠡在这一支船队没有担任具体官职,作为顾问的身份跟随。

智武一脸严肃地回应道:“正是。”

那个“成山”就是东来半岛在海边的一个角,航行过了这里也就等于从渤海进入黄海了。

范蠡眼睛眯了起来,说道:“如此,随时遭遇越国水军。”

关于有越国水军利用海上向“琅琊”投送援军的事情,他们由于在海上不能与陆上保持联系,暂时还不知道情况。

智武还是一脸的严肃,点了点头说道:“我等此来,心中早有准备,亦盼之一战。”

如果是跟吴国水军在海上交战,老实说智武还会感到发憷。

毕竟,吴国是第一个利用海上航线的国家,好几次跟齐国水军在海上交战取得胜利,拥有着比较丰富的海上作战经验。

越国兼并了吴国,获得了大量的船只,可能还得到了不少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我在春秋做贵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西祠小说只为原作者荣誉与忠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荣誉与忠诚并收藏我在春秋做贵族最新章节衰,再请假一段时间